“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是一位维也纳艺术家写给女朋友的一张便条,从中可以看出咖啡馆在欧洲人心中的位置。
巴塞罗那“四只猫”咖啡馆
还记得《午夜巴塞罗那》里“不靠谱艺术家”安东尼奥邀请两个美国女孩维姬和克里斯汀娜一起出游的咖啡馆吗,那就是著名的巴塞罗那“四只猫”咖啡馆,当年毕加索等西班牙现代主义艺术家常年聚会的地方。西班牙著名畅销小说《风之影》一书中也多次提到这座古老的“四只猫”咖啡馆,是书中主人公达涅尔的父亲与母亲相识相恋的地方。
“四只猫”是巴塞罗那的一个咖啡馆,位于老城Montsió街3号的马蒂之家(CasaMartí),是艺术家拉蒙·卡萨斯·卡尔沃和佩雷·罗梅乌在1897年开的,店名的意义很简单也很谦逊,出自一句西班牙的谚语,“四只猫”通常被用来形容很少有人光顾的地方。1898年春天,毕加索在青年诗人的介绍下加入“四只猫”俱乐部,那时的“四只猫”已常有艺术家、政治激进人物、诗人及流氓等各色人等在此通宵达旦。当时毕加索才18岁,无钱更无名,却因为独特的气质和才华很快成为“四只猫”的中心人物。
然而在今天,因为毕加索早年曾混迹于此,并举办过首次个展的缘故,这家咖啡馆不仅门庭若市,更成为现代艺术史考据的一大重地。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第一份菜单就是由年轻的毕加索设计的。
圣彼得堡的文学咖啡馆
圣彼得堡的文学咖啡馆和四只猫咖啡馆有的一拼,普希金是这家文学咖啡馆的老主顾。这家咖啡馆原名“伍尔夫甜品店”,普希金逝世后,深受他影响的果戈理、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经常来到这里谈诗论赋、针砭时弊,店铺的名气因而越来越大,最后更名为“文学咖啡馆”。
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在参加决斗前,与证人丹扎斯就在文学咖啡馆停留,之后直接前往决斗,最后在决斗失败后不治身亡。不久,格林卡在诗人最后停留的“文学咖啡馆”为他而写了名作《诗人之死》。
“文学咖啡馆”招牌上是一幅红色黑底的飞马图案,图案上下方用古老的字体写着醒目的“ЛитературноеКафе”(文学咖啡馆),时刻提醒着世人这里是巨星生活的地方。
它是一个二层建筑。一楼有普希金腊像,他坐在桌前,手执羽毛笔,桌旁还放有一顶他的黑色大礼帽。二楼才是文字咖啡馆。一架三角钢琴旁,有普希金大理石半身像,墙上挂着多幅圣彼得堡的风景画,格调比一楼更为高雅。
深绿色的墙壁上挂着许多精美的壁画,那些画作大多与诗人普希金有关,其中还有一幅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普希金娜的肖像,画像上的娜塔丽娅肤若凝脂,美貌动人,难怪普希金愿意为了她而牺牲性命。
如果你有幸去圣彼得堡,那一定要去这家咖啡馆喝一杯咖啡,感受一下当初文学家们的文思激越和诗人最后的激情与浪漫。
梵高的咖啡馆(阿尔勒的夜间咖啡馆)
“一家咖啡馆的外景,有被蓝色夜空中的一盏大煤气照亮的一个阳台,与一角闪耀着星星的蓝天。我时常想,夜间要比白天更加有生气,颜色更加丰富”——梵高
1888年,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勒(Arles),他很快就爱上了这个城市。猛烈的阳光和刺目的使他 “疯狂”,也使他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他的很多经典之作,都在这里创作而成,包括这幅《夜间的咖啡馆》。
梵高借住的阿尔加萨咖啡馆(Café de la Gare),位于形式广场(Place du Form),由于通宵营业,因而被称为“夜间的咖啡馆”。梵高在阿尔勒时,着手在画布上描绘灿烂的星夜。入夜后,他便支起画架,把一圈小蜡烛固定在帽沿上,借着烛光描绘星空。他漫步在村中街巷,不时在路灯下停住脚步,捕捉夜空的景色,星空犹如闪光的蓝色布幕,衬托着黑黝黝的屋顶和房舍。偶尔从敞开的门里,泻出一道黄色灯光。
这是梵高的晚期作品,用了他最喜欢的蓝色与黄色作为主基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星空》。不同的是,画中的夜晚并没有给人压抑之感,而是多了几分和谐欢畅。那时梵高的心情应该是自由快乐的,暂时忘却了生命的孤独。
蓝色与黄色向来是梵高的最爱,这两种对比色,一个诉说着恬静的心情,一个代表着喧闹的气氛,在这幅画中,即便静谧的蓝色夜晚将至,但由鹅卵石铺成的广场,在黄色调的灯光下,依旧展现着人们的欢乐与活力。
在梵高完成此画的100多年后,这家咖啡馆一直是阿尔勒人们饮酒的地方,现在被称做梵高的咖啡馆,仍旧保留着那黄色的雨蓬和所有的东西。
罗马的希腊咖啡馆(Antico Caff Greco)
身世显赫的希腊咖啡馆位于西班牙广场附近的康多提大道(Via Condotti),是罗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咖啡馆。大理石桌,沙发座椅,身着燕尾服的服务生,无数镜子,时光倒流的错觉让人仿佛置身于1760年的典雅中。济慈、拜伦、雪莱、易卜生、肖邦、李斯特等都是这里的座上宾,德国大文豪歌德的名作“塔里夫斯的公主”也是在此完成的,甚至连当时的国王和教皇也曾光顾。
古希腊咖啡馆是一间深深的而细长的多厅结构。进入咖啡馆首先是为那些匆匆而来,时间宝贵的人准备站着喝咖啡的柜台。咖啡客们排队点要各种咖啡,付账后,等待咖啡烧好后便站到一旁边喝边聊,然后匆匆离去。而对那些时间充裕,打算消磨时光的人,他们一进咖啡厅就会往里面走,或者找一个沙发坐下,或者围坐在玻璃圆桌边。一会儿就会有身穿黑色燕尾服的侍者过来为你点饮品。
厅内的墙是红色的,上面挂满镶着涂金画框的名画,名人的手迹和宽大的镜子,加上墙壁上欧洲古典壁灯的照耀,使各厅非常明亮。顾客们边喝咖啡边看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行人也时常注目于他们,分不清谁是观众,谁是顾客。
意大利的咖啡馆是个社交场所,它创造了一个公共空间,拉平了阶级等级区分,随着价格的降低,不同阶层的人都能去喝一杯参与闲谈。很多新闻都是从咖啡馆中流传开来的。想了解意大利,咖啡馆是第一课,但你必须要学着像是一个当地人。生性开朗的意大利人,在喝咖啡问题上,却有着严谨的规矩。总的来说,espresso是一天24小时候都使用的,但你想点cappuccino,那就必须要在上午的10点半以前。
巴黎的普罗科普咖啡馆
“咖啡馆柜台就是民众的议会。”擅写社会百态的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曾写道。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存在主义等政治、社会、文化思潮都是从咖啡馆走向社会的。普罗科普咖啡馆(LeProcope)位于塞纳河左岸,1686年开店,号称巴黎第一家咖啡馆,今天,这里依旧保持着古朴典雅的传统装饰。
18世纪的卢梭、伏尔特、狄德罗喝过这儿的咖啡,他们甚至就是在这里写下了那些成为著作的欧洲启蒙运动思想。还不止如此,以下的这些“名字”会让你相信来LeProcope喝咖啡简直“约等于”感受法国近现代史:法国革命三巨头罗伯斯庇尔、丹东和马拉在这里讨论对社会变革的思考;19世纪的左拉、雨果、巴尔扎克坐过这儿的木椅;20世纪的加缪、海明威踢破了这儿的门槛。
这些不安分的人物端着一杯咖啡,或高谈阔论,或独自冥想,把普洛柯普咖啡馆弄成了著书立说的梦工场。在二楼临窗的屋角,现今仍摆着一张椅背上刻着海明威名字的椅子,名曰“海明威之椅”。
这个历史悠久的咖啡馆里发生过很多的逸闻趣事,其中一件与拿破仑有关。这位在法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在他还没有发迹前,酷爱巴黎的咖啡馆,常流连其中。一次,他来到普罗科普咖啡馆,喝着醇厚的咖啡,享受着文雅浪漫的气氛,久久不肯离去,在他喝足了咖啡,结账时才发现,钱包里的钱远远不够付那一杯杯美味的咖啡,就在他尴尬之时,灵光一闪,拿起放在桌上的军帽向店家走去。从此,在普罗科普咖啡馆中,人们看到一顶黑色的军帽被作为饰品陈列在了玻璃橱窗中,也成为这里最响亮的招牌广告。
双叟咖啡馆
坐落于巴黎左岸圣日耳曼大道的双叟咖啡馆(Les Deux Magots),右邻是花神咖啡馆,对街则是力普啤酒屋,而巴黎最古老的圣日耳曼教堂,就在“双叟”的正对面。
1940—1950年代,双叟咖啡馆乃是“存在主义”文学家及哲学家如萨特、西蒙.波伏娃、加缪等人经常聚会的地点。西蒙.波伏娃在日记中这样写着:“我坐在双叟咖啡馆内,眼睛瞪着咖啡桌上的白纸……我感觉得到我的手指蠢蠢欲动,我需要写作……其实我想写我自己……第一个升起的念头是:作为女性自身的意义是什么?”这就是西蒙·波伏娃的名著《第二性》的起源。波伏娃是女权主义作家,一生推动“女权”运动,她在名著《第二性》中猛烈批评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以及女性在社会里的天生劣势。
关于双叟咖啡馆名字的起源有两种传说,第一种是:以前双叟乃是在同一条街道上的一间同名帽店,最后被咖啡馆取而代之;第二种传说是:其命名灵感乃是来自于一种中国清朝产品的双叟商标。所以,直至今天,在咖啡馆大厅中央的方柱上,仍端坐着两尊中国清朝官吏的人像木雕,很超现实地瞪着眼睛看着喝咖啡的人;如果你不喜欢他们的目光,大可搬到外面的露天咖啡馆,与安息在对面圣日耳曼教堂内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儿遥遥呼应,静静思考“因喝咖啡而存在”或“因存在而喝咖啡”的“哲学”问题。
1933年创立的以双叟咖啡馆命名的“双叟文学奖”堪称世界餐饮界的一项创举和奇迹。当年经常泡在咖啡馆的作家和教授,因不服龚古尔文学奖(Goncourt) ,在双叟的露天咖啡座享用餐前酒时,每人决定拿出100法郎,凑成1,300法郎的奖励基金,创立双叟文学奖,以发掘和扶持文学新人。文学奖每年都颁发给一名获奖者,奖金额度为7750欧元。
上外西班牙留学(ispain)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