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 为啥成功
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居然在短短的6年间,创出资产达13亿的民营企业。
创造这个神化的妇女叫陶华碧,她已经50多岁了,人们只知道他的 老干妈 。已经是家喻户晓了。这个没有太大文化的农村妇女,是如何办起这么大的企业的呢?在她小的社会家里很穷,她没有读过一天书,为了生活,她很小就出来打工。在1989年,她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钱开了一个简陋的餐厅,专卖凉粉和凉面。当时她特地做了麻辣酱,做为拌凉粉的作料,生意是分兴隆。
有一天,她干活很累,就没有去市场买辣椒,谁知一位位顾问看见没有 麻辣酱 ,转身就走了。她十分困惑: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来这里的顾客是为了她的麻辣酱来的呢? 这件事对她的触动很大,机敏的她由于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开始潜心研究。经过了几年的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醇厚了。
于是在1997年8月,她的 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 正式成立了,工人达到200多人,,此时对她来说,最大的难题不是生产,而是管理上的压力。虽然她文化低,但是她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帮助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帮助一群人,就能够感动整个集体。于是这样亲情化的 感情投资 ,使他的企业哟很大的凝聚力,在员工的心目中,她就是老干妈,没有人叫她 董事长 。公司用了3年的时间,就发展到了1200人,产值达到3亿元,上缴利税4315万元。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强排行榜第5位。
老干妈麻辣酱 靠的是什么?论实力,丈夫早逝,还带着2个孩子四处打工,论机会,他做的是麻辣酱,属于传统产业;论学历,她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留过 洋 。而她却创造了非凡的业绩。
她以前没有听过诚信,但她以一个农民的朴实本质,做到了诚信,她不懂得新词 凝聚力 ,只会苦干、巧干、蛮干,和大家一起干;她不识字,不懂帐,但他信任专业管理人员。
她只知道一点,中国人常说的和气生财,暗合了最新最全的管理大全;所以,老干妈的成功是神奇,而不是神话。
陶华碧的生意经
绝招 一:
因势利导地抓住机遇就事半功倍
老干妈 名叫陶华碧,今年51岁,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一个偏僻的山村。由于家里贫穷,陶华碧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20岁那年,她嫁给了206地质队的一名队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和摆地摊。
1989年,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的一条街边,用四处捡来的砖头盖起了一间房子,开了个简陋的餐厅,取名 实惠餐厅 ,专卖凉粉和冷面。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专门用来拌凉粉,结果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早晨,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她想:反正拌凉粉的作料有好几种,缺少麻辣酱也不会耽误生意。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居然都转身就走。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怎么会这样?难道来我这里的顾客并不是喜欢吃凉粉,而是喜欢吃我做的麻辣酱?!难道我这个小店生意兴隆,也是因为有这种麻辣酱的缘故不成?
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机敏的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 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她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了。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又掏出钱来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到了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她心里又纳闷了:麻辣酱充其量只是一种食品作料,这些人买这么多回去,吃得完吗?
有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心里憋得慌,就关上店门,想出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她走了10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却发现人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什么原因?天哪,原来就因为这些人做作料的麻辣酱都是从她那里买来的!顿时,她的肺都要气炸了。
我怎么能喂肥了别人坑了自己呢?第二天,她再也不单独卖麻辣酱了。结果,那些买不到麻辣酱的老板纷纷来求她,还半开玩笑地说: 你既然能做出这么好的麻辣酱,还卖什么凉粉?干脆开家麻辣酱工厂算了!这话一下触动了陶华碧的灵感:是呀,有这么多人爱吃我的麻辣酱,我还卖什么凉粉?趁机开家工厂,我也尝尝当小老板的味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陶华碧舍弃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餐厅,于1996年7月借南明区云关村委会的两间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定名为 老干妈麻辣酱 。
让她发愁的是,办厂之初的产量虽然很低,可当地的凉粉店还是消化不了,余下的都要自己出去推销。于是,陶华碧亲自背着麻辣酱,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单位食堂进行试销。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不过一周的时间,那些试销商便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 陶华碧深感意外,却也因此吃了一颗定心丸。
1997年6月, 老干妈麻辣酱 经过市场的检验,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而且有杀出贵阳的势头。精明的陶华碧心想:水深水浅都试出来了,我 老干妈 还怕什么?老话不是说要 趁热打铁 吗?索性,我扩大规模,把工厂办成公司得了!
绝招 二:
感情投资 拥有超强的凝聚力
1997年8月, 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正式挂牌,工人一下子扩大到200多人。此时,对于陶华碧来说,最大的难题并不是生产方面,而是来自管理上的压力。
最令她头痛的是,工厂扩大成公司后,一切都要走上正规,各种规章制度都要出台,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特别是工商及政府其他部门经常下达文件要她贯彻执行;作为民营企业,她还要经常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准备讲话稿上台发言 所有这些,对于没文化的陶华碧来说,简直就是 赶鸭子上架 啊!
没有规矩哪能成方圆?没有文化怎么上 讲台 ?望着越积越多的文件,办着什么都得试探着去做的公司,陶华碧首先想到的是请能人。她按照自己朴素的感情,制定了唯一的择人标准: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可具体该请什么样的能人呢?她想来想去,把自己的长子当作了比较的标准。
陶华碧的长子李贵山是个转业军人,当时在206地质队的汽车队工作,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在当时的陶华碧眼里却已经是了不起的 秀才 。李贵山得知母亲的想法后,辞职来到了她的公司。
李贵山帮助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文件,整章建制。李贵山读,陶华碧听。听到重要处,她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 这条很重要,用笔画下来,马上去办。 帮母亲 看 完了文件,李贵山便开始起草规章制度,然后再读给母亲听。陶华碧听得极为认真,听到有不妥的地方,她立即口述更正,然后再由李贵山修改 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满意,她就在材料的右上角画个圆圈。李贵山看着这个圆圈哭笑不得,他在纸上写下了 陶华碧 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哪知,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说: 这三个字,很复杂,很复杂呀!
在长子李贵山的帮助下,陶华碧终于制定出了公司最原始的、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规章制度,宽严并济,奖惩分明。但是,只有长子帮忙,陶华碧还是深感人才不够。于是时隔不久,她又招聘了一个具有本科学历的青年。怎么培养这个人才,又怎么留住这个人才?没有文化的陶华碧却有她自己既朴素又独特的 绝招 。本来,她招聘这个本科生的目的,是想让他当办公室主任,但她却没有马上任命,而是先让他在公司里做杂活,用她的话说: 这是淬火! 然后,她又派他到全国各地去打假、考察市场,这一招用她的话说: 这是磨练! 半年后,她才任命他作办公室主任 这个人,就是如今 老干妈 公司里的第三号人物王海峰。如何管理好公司越来越多的员工呢?陶华碧又有她另外的同样既朴素又管用的 绝招 :实行管理亲情化,自始至终对员工进行 感情投资 。
最初让长子制定规章制度时,她就把这一招视为最基本的要素。比如:在员工福利待遇的制定上,陶华碧考虑到公司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员工吃饭难,她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 当 老干妈 公司现今已发展到1300人,这个规矩仍然没有废止。这么庞大的企业,一直这样实行全员包吃包住,谁敢想,谁又敢做?然而,陶华碧不管花多大的 血本 ,却始终坚持了下来。
她还亲力亲为,总是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关心人、体谅人。每当有员工出差,她还总是像老妈妈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把他们送到厂门口,直到看他们坐上公交车后,她这才回去 陶华碧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果然,这种亲情化的 感情投资 ,使陶华碧和 老干妈 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 老干妈 。公司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各异,他们每天吃、住、工作、生活在公司,时间久了,互相间难免发生摩擦,但只要陶华碧一出面,问题就迎刃而解。就这样,公司全体员工在她 亲妈妈 一样的呵护下,团结一心地为 老干妈麻辣酱 的迅速发展拼搏起来
绝招 三:
诚信 经营是发展的 硬道理
公司发展到这个程度后,已经见过了世面的陶华碧,渐渐感觉到自己的 土办法 再也跟不上激烈的竞争形势了,必须与时俱进。她决定来个 他为我用 , 借智借脑 ,把别人的现代化管理引进来!
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开放城市,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直率地对他们说: 我承认自己 老土 ,但你们别土,企业别土!你们每个人出去后,都帮我拿回一点新东西来! 这一招还真管用,派出去的管理人员陆续回来后,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感情,感情就是凝聚力,感情有时甚至就是生产力!凭着最朴素的感情,凭着企业家最精明的直觉,陶华碧悟出了这种道理。她乐了,也开心地笑了:原来, 老干妈 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地做好做大,就是全凭着感情的凝聚力;原来,最初那套土得掉渣的关心每个员工的原始规章制度,哪怕企业如今现代化了,依然是 安身立命 之本啊!
陶华碧办起事来风风火火、自信、特立独行。有一次,一位香港客商来 老干妈 公司考察,他对陶华碧十分敬佩,拿出自己的名片想和她交换。没想到,陶华碧微微一笑,说: 对不起,我不用名片。 那位客商很是吃惊,接着感叹起来: 您是我见过的唯一没有名片的董事长。 陶华碧自信地想:全国各地,能吃辣椒的人有几个没吃过 老干妈麻辣酱 呢? 老干妈 不就是最好的名片吗?
如今, 老干妈 公司累计产值已达13亿,每年纳税1.8亿,名列中国私营企业50强排行榜的第5名。陶华碧这个没上过一天学的农村 老太太 ,把一个民营公司办到这种程度,创造了新时代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童话。她的成功,令人叹为观止;而她的成功之道,更值得当今无论学历多么高的人们反思和借鉴!
成长之路:艰辛创业
2007年实现产值13.5亿元,上缴税收1.8亿元,注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 中国驰名商标 ,所生产的 陶华碧老干妈 牌油辣椒食品被评定为 中国名牌产品 ,连续多年登上 全国私营企业纳税排行榜 近年来, 老干妈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炫目的荣誉,风光的背后,是 老干妈 20多年艰辛的创业历程。
现任老干妈风味食品公司董事长陶华碧,平时在企业里被大家亲切地叫做 陶阿姨 ,她至今仍保持着每晚到员工家里 唠嗑 的习惯,她至今仍然住在厂区里的一套旧房里。20多年来,她把一家路边小吃店变成了如今的龙头企业。
上世纪80年代,陶华碧住在贵阳油榨街,她每天都要把自己在家磨的米豆腐,用背篓背到龙洞堡叫卖,由于背篓太大,经常挤不上公交车 靠着勤劳,陶华碧后来在龙洞堡开起了一家小吃店。
经过几年经营,陶华碧靠小吃店积累了一点资金,小吃店也升级成一间饭店。陶家的饭店因为饭菜味道好,价格便宜,深受龙洞堡附近学生的欢迎。由于给学生的饭菜分量特别足,陶华碧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 老干妈 。
陶华碧经营的饭店最吸引人的是饭前免费开胃碟 油辣椒拌豆豉。由于味道特别好,不少人专程到店里品尝,更有人用塑料袋将这道特色的小吃打包带走。此后,油辣椒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靠手工制作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1996年,陶华碧创建了老干妈风味食品厂,也就是今天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
商标之争:生存考验
随着老干妈油辣椒系列产品畅销各省市,全国各地的假冒、仿冒和打擦边球者蜂拥而至,市场上出现了 老干妈 成群的现象,企业的正当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众多 李鬼 中,来自湖南华越的 老干妈 与贵阳老干妈的商标之争最为激烈。
由于对方在商标标识上高度模仿贵阳老干妈,商标图案的色彩、图形、文字几乎相同,且在贵阳老干妈注册外观专利后两个月,也被授予了包装外观专利,贵阳老干妈面临企业创建后最大的困境。
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1998年4月前,贵阳老干妈先后4次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 老干妈 商标,与湖南方进行激烈争夺,最终在2001年3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定,湖南老干妈停止在风味豆豉产品上使用 老干妈 商品名称;停止使用与贵阳老干妈风味豆豉瓶贴近似的瓶贴;赔偿贵阳老干妈经济损失40万元。
正是有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老干妈这个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的规模,所以,我一直都告诉我的员工,我们的企业必须诚信纳税。 陶华碧谈到企业多年来的发展时,感慨良多,作为贵州乃至全国民营企业的 纳税明星 ,她都表示诚信是企业的份内事,依法纳税正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诚信。
产业链:惠及群众
老干妈的发展壮大,不仅企业自身不断取得飞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一批上游产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老干妈如今至少带动了贵州20万农民增收。
目前,老干妈的日产量达120万瓶,该公司每天要消耗干辣椒30吨、菜油80吨、大豆40吨,以及花生、大蒜、花椒、生姜等大批农产品。
统计部门对老干妈企业有一组统计数据:1997年,该公司所需干辣椒、菜油、大豆3种主要原材料的采购量分别为170吨、1700吨、154吨,2005年的采购量为9490吨、27075吨、10200吨,其中干椒及菜油的使用量占贵州当年干椒、菜油总产量的1/7和1/3。截至2005年的8年间,企业累计采购资金达12.5亿元,按贵州人均耕地面积0.07公顷的水平,公司解决了126.36万个农民的农产品销路,人均收入超过1000元。
老干妈公司的不断壮大,也促进了贵州省辣椒加工业的发展。目前,贵州有大小辣椒调味品企业130多家,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产业链,不仅带动了农户种植辣椒、油菜籽等农作物的积极性和种植面,还带动了玻璃制品、纸箱、印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据悉,老干妈油辣椒制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约70%的市场份额,行销全球几十个国家。按照企业的远景规划,将力争在2010年达到50亿元的销售额,尽早打造 百亿级 企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辣椒行业的领头羊。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