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行业新闻 >> 四售三失利 朱新礼还能顶多久?
详细内容

四售三失利 朱新礼还能顶多久?

  18日,商务部一纸决定让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成为泡影,这个被很多人认为是给可口可乐帮了忙的决定,无疑会让朱新礼失望:他原本期望通过此次出售,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越来越难以控制的经营风险中抽身,并把资源和精力集中于上游原料产业。

可现在,朱新礼不得不依旧面临那些如梦缠身的挑战。

勇气与运气

纵观朱新礼走过的路不难发现,他是一个有勇气,也有运气的人。

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的朱新礼,做过6年村长。30多岁时,朱新礼幸运考入大学,毕业后的朱新礼没有回乡种葡萄。1992年山东《大众日报》一幅果农卖果难的图片,让朱新礼辞去县外经委副主任的职务,开始经商。

对创业的艰辛朱新礼有着深刻的体验。

1993年朱新礼只身一人带着样品、背着煎饼去德国参加食品展。厂中虽然有懂外语的技术人员,可朱新礼不能负担两个人的机票钱,只能请朋友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客串帮忙。

1994年汇源由山东迁至北京顺义,这大胆的一步对汇源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997年底,朱新礼再以7000万元中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5秒标版广告时段,从而使得汇源名声鹊起,并最终在纯果汁饮料领域获得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两项第一,这一优势保持至今。

在朱新礼身边的人对其评价中,工作的疯狂被经常提及。有一次为了赶时间,朱新礼竟然从办公室的玻璃门穿破而过。

可以说,汇源发展的每一步都闪耀着朱新礼的企业家精神。当然也有不错的运气。

中国果汁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走过一个辉煌的时代,但质量问题让果汁市场迅速灭亡。当汇源决定不只出口浓缩汁,而向中国消费者推出纯果汁和中浓度果汁产品时,几乎没有遇到有力竞争。由于此市场并不为其他企业看好,在纯果汁和中浓度果汁市场,汇源一直较少有对手。

一枝独秀的汇源发展顺利,并在香港顺利上市。

四次出售三次失败

朱新礼长相中透着憨厚,再配上充满真诚的笑容,颇具打动人心的力量。但表象并非一切,不少接触过朱新礼的人都说,他非常精明,可这次朱新礼却打错了算盘。

其实,朱新礼出售股权已经历过两次失败。可在唯一一次成功之后不久,这次他又在花甲之年即将来到的时候,迎来第三次失败。

2001年汇源遇到德隆,双方一拍即合。当年3月,当时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以5.1亿元现金出资控股51%,汇源则以资产出资持股49%,双方组建合资公司北京汇源。随后,德隆系的问题开始显现。两年后,德隆系坍塌前,朱新礼不惜以“对赌”、可能会失去汇源的方式,最终从德隆脱身重掌汇源控制权。

对险些“丧命”的汇源来说,那次失败带来的是宝贵的资本运作经验和资金紧张。当时,一家想与汇源做生意的公司最后放弃,“感觉它们没多少钱。”这家公司高层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此后,统一又开始与汇源合作,但由于台湾地区的规定,朱新礼又不得不面临第二次失败。不久后,达能等“乘虚而入”,到目前为止,看上去这还是一次成功的合作。

现在,商务部一纸决定又给朱新礼的人生带来第三次合作的失败。

再战江湖

从原材料到市场终端,汇源覆盖着整个产业链条中所有环节。而长长的产业链,不但需要非常强大的管理能力,还需要强大的资金链去支撑。在食品行业,能保证这两个链条安全的,似乎只有宁高宁领导的中粮能做到。

显然,朱新礼比谁都清楚这并不是一项省心的生意。看上去强大的汇源市场,并不是无懈可击。2008年中报利润的下降只是迹象之一。朱新礼也期望把自己从占去大多数精力的上市公司业务中解放出来,专心发展上游原材料产业,这是朱新礼最得心应手的生意,也是中国果汁行业的命脉。

据新华社文章,朱新礼曾经不无悲壮地表示:“汇源的摊子越大,战线越长,风险也越大,担心也越多。品牌小的时候拎在手上,大了就得背在肩上,现在是顶在头上,我都快60岁的人了,还能顶多久?”

但是,商务部的最终批复也将此次收购案画上了句号,朱新礼已经无路可退,只能选择战斗。年近花甲的朱新礼曾创造出辉煌的业绩,现在他还有多少勇气和斗志,去支撑汇源的未来?

据接近18日汇源高层会议的人士介绍,出售失败的汇源决定推出新产品,以提振销售,而部分既定原料加工项目将会暂停,以确保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出现重大问题。

资深分析人士韦三水认为,出售失败,身处竞合时代的汇源也面临着机遇。

汇源不能用整体出售的方式,收缩产业链条,但可以在上、下游等不同环节与其他企业展开合作,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