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动态 >>行业新闻 >> 中粮五谷摆道场
详细内容

中粮五谷摆道场

 

  他们的出发点是自己庞大的粮仓,而目的地是合作伙伴奋战多年的责任田,他们只能从合作伙伴的身上寻找参照坐标,却又不得不表情尴尬地回避合作伙伴狐疑的眼神。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诸般经营况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保护旧阵地与开拓新疆场的深刻交糅,扩张欲念与收缩意识的相辅相成。这一况味,跨国界而越古今,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悖论而让人品咂不尽。

即使实力雄厚之如中粮,也无法逃避这种矛盾。

2009年2月12日,沸沸扬扬了许久的中粮收购五谷道场一案终于尘埃落定。该日,北京市房山区法院最终裁定,批准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方案。该方案规定,五谷道场原股东将其所持有的五谷道场公司的股份全部无偿让渡给重组方,重组投资方承诺出资1.09亿元专门用于五谷道场清偿债务及支付破产费用,重组后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与原债权人进行合作,在首次招工时优先录用公司原职工。作为重组方代表的中粮集团总裁助理兼中粮中国食品公司总裁曲喆当庭向五谷道场破产重整案件管理人支付了1.09亿元的支票。

当晚,同为当事人之一的中粮天然五谷道场投资有限公司(中粮为重整五谷道场而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副总经理的李东明收到了一条热情洋溢的祝贺短信:“五谷道场不是某个人的五谷道场,也不是某个集团的,而是属于全体消费者的。”发信人不是别人,正是任立——五谷道场品牌创始人之一,原中旺集团总裁助理。

这条短信确实反映出了任立当时的心情。因为就在当天,北京市房山区的裁定,意味着消失了近一年多的五谷道场将会在不久的将来重出江湖,难怪任立会如此神情激动。

“看到这个短信后,我确实也激动了很久。”一个星期之后,坐在记者面前的李东明谈起此事时,似乎又回到了当初激情澎湃的那一刻。

尴尬的并购

对于结果倍感振奋的不仅仅是任立,至少可以再加上李东明。

作为亲身经历者,过去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与五谷道场债权方的谈判,李东明说他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铭记在心。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讨价还价和反复磋商之后,中粮终于能够如愿以偿,李东明没有理由不激动。

事实上,对于中粮而言,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并购,甚至从一开始,中粮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只不过,最早提出并购意愿的并不是来自集团,而是中粮旗下的小麦加工事业部。”李东明说。

中旺集团和中粮集团的正式“姻缘”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的五谷道场正如日中天,但是资金链紧绷的问题已经有所显现,为解燃眉之急,王中旺把刚刚成立不久的漯河面粉厂作价2100万人民币卖给了中粮集团小麦加工事业部。当时,身为中粮集团小麦加工事业部总经理的王震趁机向王中旺抛出了橄榄枝,希望收购五谷道场品牌。由于王中旺死咬控股权不放,中粮的第一次收购无疾而终。

随后,中粮集团与中旺集团又断断续续展开了几次谈判。因为无法接受王中旺控股的要求,中粮集团小麦加工事业部在准备放弃之时,收购五谷道场却忽然被上升到了集团层面,随后,与中旺集团谈判的部门换成了中粮集团战略部,时任战略部高级并购经理的李东明开始全权负责此事。

对于为何集团层面会出手参与并购五谷道场,李东明认为,从产业链角度而言,对于小麦的深加工,有利于中粮打造一条更为纵深的产业链,增强中粮的竞争力。

“举个例子,把小麦加工成普通小麦粉,一吨只能卖到2000元,要是加工成专业粉就能卖到3000元一吨,如果加工成方便面,则每吨能够卖到10000元。”李东明向记者解释说。

为了最大化地挖掘小麦的价值,中粮于2007年下半年已经进入了面条和面包等下游深加工领域。

相比面条和面包领域,方便面市场显然更为巨大,也更有吸引力。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方便面市场已达500多亿人民币,并且仍然在以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对于大量产能急需消化的中粮而言,进入方便面市场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相对规范的市场,相对集中的品牌,也利于大资本的进入。”李东明认为。

中粮方面的说法看起来不错,但是有业内人士却透露,虽然进入方便面行业符合中粮延伸产业链、做深加工的战略方向,但如果说前期中粮对于五谷道场的收购是出于真心实意的话,那么,后期的收购却无论如何也有些迫不得已的味道。

据该人士介绍,作为五谷道场的长期合作伙伴,中粮也被五谷道场的长期欠债所拖累,而且必定数目不小,甚至很有可能,中粮也是五谷道场的最大债权人之一。为了不让之前的债务就此打水漂,中粮不得不出手“相救”。

来源:《商界评论》

推荐阅读:台湾烘焙系列小吃在内地受欢迎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