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岸,咖啡还在发热到了巴黎,如果你是一个至情文青,左岸(Rivedroite)一定是逃不过的地方。之前,不管你是否看过萨特的存在主义,还是听说过他跟情人波伏娃的故事;你也许不喜欢波伏娃的《第二性》和杜拉斯不修篇幅的作派。又或许你不知道贝克特的名字,但是听说过一个叫做《等待戈多》的话剧。还有那个年代一连串如今依然发光的名字,如伏尔泰、莫里哀、雨果、波德莱尔、罗曼·罗兰等等,都曾经在左岸的咖啡馆里面,打发着自己年轻而又踌躇满志的时光。所以,你无论如何都要去左岸走走看看,坐下来喝上一杯苦涩的咖啡。在那里,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或许都遗留下大师那久远的气息。 在拉丁区的圣日耳曼大街的中心,“花神咖啡馆”、“双偶咖啡馆”、“ 德玛格餐厅”和附近的“里普啤酒馆”,都是因了那些名人的到访而一直享有名气的。八月初的一个雨天,看完了奥赛现代美术馆后,就奔着“花神咖啡馆” (cafedeFiore)而去。我们在那一条大街上寻寻觅觅,因为一眼望过去,大街两旁都是富有情调的咖啡馆,几乎是隔三五个商店就是一家咖啡馆,有的是一家连着一家相互挨着的。问了报摊的大叔和服装店的帅哥,大家都知道“花神咖啡馆”,看来冲着这个咖啡馆问路的人不少。最后经过了一条长长的手工品挡摊,终于找到了。那是一栋至今看上去还是很时髦和雅致的四层小洋楼,典型的法国式建筑风格。咖啡馆二楼的阳台和三四楼的窗户禁闭着,全部采用黑色花纹的铁栏杆围着。招牌上面簇拥着茂盛的翠绿色植物和红色的花朵,招牌下面是伸出街面一两米宽的白色遮阳布。门口撑起了几把阔大的白色太阳伞,太阳伞底下的小圆桌已经坐满了顾客。 在一位中年成熟的男侍者引导下,坐下来了。点了拿铁和卡布奇诺咖啡。怕喝不惯,不敢点巴黎人爱喝的苦咖啡。弥漫在咖啡香浓的气味下,看着这个颇有口碑的咖啡馆和里面喝咖啡的各色人等。店面不大,桌子与桌子之间摆放紧密,服务生经过时大家要互相挤一挤身子。棕红色的方桌子,深红色的皮凳子,房顶上圆形炽白色的灯光打下来,整个馆子呈现出橙色的暖意。咖啡馆里的侍者一丝不苟而又专注地为每一位顾客服务。他们穿着上个世纪延续下来的制服:白衬衣,黑色套装,黑色领结和一条长长的白色围裙,像真正的老派绅士,看上去还是那么有身份。为我们一桌子服务的是店里最年轻的东方小伙子,帅气又勤快。侍者说的几乎都是英语,因为他们知道,到这里的人大多都是游客,不讲法语。身边好几桌的顾客,都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一脸的兴奋,忙着拍照。 其实,从本质上来看,花神咖啡馆跟其他的咖啡馆并无什么很大的区别。唯有上楼过道间张贴的一些老照片和发黄的海报,在提醒着人们它曾经光芒的痕迹。在这里一杯咖啡的价钱,通常比其他馆子的贵一倍,但是顾客仍然源源不断。 所谓的巴黎左岸(也称拉丁区),早前只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泛称。它位于塞纳河左岸的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早年,除了一些零星的居民外,左岸主要建了三所大学,它们是巴黎大学文学院、法兰西大学和法兰西学院,形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区域。慢慢地,那些与文化艺术有关联的咖啡馆、画廊、美术馆、博物馆、书店、出版社、小剧场等等也在此扎堆。接着随之而来的便是,当年文人雅士此起彼落的各种聚会和沙龙。几百年来,左岸的咖啡不但加了糖,加了奶,而且还加了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的精华,加了一份像热咖啡一样温暖的文化关怀。巴黎左岸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而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与文化底蕴的标志了。 虽然,一些大品牌如阿曼尼、迪奥、LV等早已进入了这个区域,昔日体现着激情和艺术性的左岸,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商业中心。但我以为,无论世界如何变幻,左岸只属于巴黎。巴黎的左岸注定是一个永远熠熠生辉的地方。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