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咖啡专栏 >>咖友生活八卦 >> 飘散着咖啡香气的创业之路
详细内容

飘散着咖啡香气的创业之路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新的一批应届毕业生即将从校园步入职场。当他们为求职四处奔波之时,广东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郑琦斌,却已经是一位拥有自创连锁咖啡品牌、在佛山和广州开了3家分店的青年创业者。这位来自广东揭阳的男孩今年才23岁。

  说到咖啡,许多人可能会立即想到《咖啡王子一号店》、《第36个故事》等热门影视作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郑琦斌和他的团队的目标却不止于此,而是打造中国高校咖啡连锁第一品牌。有趣的是,他们开创的咖啡品牌叫“艾晨斯”,英文名Actions,意为“笃行”。当大多数同龄人仍然沉浸在对未来的想象之中时,他们却通过行动,把这个弥漫着甜蜜香气的梦想变成了现实。2012年8月,这支并非来自重本院校的参赛队伍,携“艾晨斯”创业计划,在全国华图教育第一期大学生创业基金终审决赛中,力压全国众多名校,斩获银奖。

  咖啡馆的logo是一只蝴蝶,除了代表咖啡的香气可以吸引蝴蝶外,还蕴含着“破茧成蝶”的意思。而郑琦斌的创业故事,也犹如咖啡的味道先苦后甜。他说:“从一枚小小的虫卵到振翅飞翔的蝴蝶,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很多坎坷。无论有多苦,我们始终不曾放弃过,因为这是我们的梦想,一直为化蝶而奋斗。”他将自己及团队的创业历程和心得,总结为三句话:“梦想,因疯狂而绽放;行动,因执着而忠诚;分享,因真诚而感动”。

  开pub为经营咖啡馆试水

  2010年9月,郑琦斌怀着对大学的美好憧憬来到了广东财经大学,很快他就适应了大学生活。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说,大一是自己最充满激情的时候,当时他和其他新生一样,积极争取当班干部、进社团,但是,“如果没有遇到那群人,我想我的生活很可能照着我原先的节奏走下去,他们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郑琦斌提到的“那群人”,指的是一个名为“榕岐”的团队。团队成立于2010年11月,“榕岐”谐音是“融奇”,“融尽天下奇才”的意思。榕岐团队由郑琦斌的搭档,也是他的师兄吴志伟创立,郑琦斌与师兄吴志伟一拍即合,选择了加入。“跟他交流的时候,我觉得他很有想法,‘榕岐’的理念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我想走得更远,所以我选择一群人。”目前榕岐团队已经发展至第四代,共有60多人,且有各种专业的人才,是一支高效作战的学习型团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团队主要是由揭阳老乡组成。在郑琦斌看来,这支团队“凝聚力非常高,归属感非常强,不比一般的社团或组织,大家相互的联系和感情不止是大学四年,甚至可以贯穿整个人生。”一年后,郑琦斌从师兄手中接过了团队负责人这个位置,成为了“榕岐”的队长。

  2011年5月,“榕岐”团队迈出了创业实践的第一步—榕岐pub开业。在当时,大学生开pub还很少见,虽然只是一间20平方米的小店,但却吸引了很高的人气。营业第一晚,从晚上6点到次日凌晨4点多,郑琦斌调了六七十杯鸡尾酒,“摇到手都快断了”。店里的酒几乎卖光,冰块也不够用,他们甚至跑到隔壁的奶茶店借冰块。凌晨5点多打烊后,团队还在店里开会,总结当天的经营状况。郑琦斌笑着说:“现在想起来是挺疯狂的,也许是在那时候开始,心中渐渐有了那种狼性,渴望战斗。”

  之后,“榕岐”团队参加了“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吴志伟师兄又一次找到了他,与他分享了开咖啡馆的初步构想。“我们想做咖啡馆,首先是因为我们校内没有一个咖啡馆,而咖啡馆又是一个大学校园必备的、适合休闲交流的场所。第二,我们做了相关的调查,发现咖啡馆这一块的市场空白还很大,发展趋势很好。第三,咖啡是一种外来文化,在国内的接受度还不是很高,我们也希望能做文化融合的推动者,让咖啡文化能与传统文化融合起来。”

  参加“挑战杯”的过程中,郑琦斌作为队长,常常要跟进各个版块的工作,通宵熬夜成了他的家常便饭,100多页的计划书,要逐字逐句的检查有没有错误,然后拿去排版。后来,这个咖啡馆的创业项目赢得了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而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中,郑琦斌与搭档携他们的创业计划再次出战,拿下了广东省金奖,并成功进军全国比赛。

  自学设计成半个“装修师傅”

  从2011年10月开始,郑琦斌和他的团队就在不断地为咖啡馆寻找适合的店面,几次选址计划都以落空告终,不是因为租金太贵,就是因为地理位置不够理想。后来他们把目标转移到广东财经大学三水校区图书馆一楼的闲置的咖啡厅用地。郑琦斌回忆说:“我记得当时我们看着那块空地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以后能在这里喝上一杯属于自己的咖啡,那该多好。”于是他们决定,将第一间咖啡馆开在这里。

  不过,麻烦的事情却接踵而至。郑琦斌说:“我们只是普通学生,没有所谓的社会背景。项目计划书要怎么写,场地要怎么拿,钱要怎么来……一下子冒出了很多问题,对于当时的我们而言,每一个都很难解决。”

  于是,郑琦斌和另外两位创始人,拿着几十页的咖啡馆项目计划书,一个接一个去找校领导,把计划书当成传单派发。“最疯狂的时候,我们3人打印完计划书之后想去吃午饭,发现没钱了,3个人身上全部加起来只有11元,我们就干脆买了3瓶八宝粥,还剩下5毛钱。”到后来,几乎所有学校领导都知道了有几个学生想要在学校开咖啡馆的事。经过半年多的沟通,最终校方被这帮年轻人的执着和诚意打动了,与郑琦斌的团队正式签约,将场地租给了他们。

  接着,郑琦斌他们又碰到了资金问题。三水的店面足有260平方米,第一期启动资金就需要15万元,这对于他们三个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将之前开的pub转卖变现,通过融资、筹资以及贷款的方法将资金筹集起来。

  解决了资金问题,剩下就是店面的装修了。2012年的夏天,郑琦斌和他的团队伙伴们穿着球衣,夹着人字拖,拿着一把卷尺开启了他们的装修之旅。因为大家都没有设计知识和装修经验,只能找来一大堆空间设计图自己研究。他们还将三水区最好的几家装修公司找来看场地、提建议,然后将装修公司提出的方案进行整合,定下了三水店的设计方案。

  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又自己找来当地的装修施工队,半包工半包材料,成为了半个“装修师傅”。2012年的整个暑假,郑琦斌和同伴们都是在设计、打磨木板、搞卫生和当搬运工等工作之中度过的。30多摄氏度的大热天,他们搬搬抬抬,浑身被汗水湿透,郑琦斌笑称自己的衣服“真的可以拧出水来”。在做墙柜的时候,整个设计风格和样式都是他们从一本有关空间设计的书里有模有样地学来的。郑琦斌还记得,当时木工师傅还曾忍不住问他们:“你们几个是学设计的么?”同年11月,他们的第一家咖啡店在广东财经大学三水校区正式开业,第一只“蝴蝶”破茧而出。

  “只要用心和坚持,梦想不会停留在20岁”

  一个充满故事的人是最有魅力的。三水店刚营业的时候,郑琦斌每天在店里所做的事情就是和顾客分享他们创业的故事。“每次分享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当然,我们团队的故事可不止一个哦。”他还记得,平淡的叙述,真实的情节,一度让不少来喝咖啡的学生流下了眼泪。“我们分享故事并不是为了赚取别人的眼泪。但当我们的故事感动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很自然地受到感染。”郑琦斌如是说。

  2013年是郑琦斌最忙碌的一年,22岁的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从1月份的北京考察开始,咖啡馆的经营越来越顺利,4月份又开了第二家店,7月份注册了公司。今年,他们又在大学城开了第3家分店。

  每一家分店的规模都控制在50到100平方米,装潢小巧、精美,各有特色:在第二间分店,菜单都是采用手写黑板报的方式进行展示,这些秀丽工整的字体正是出自郑琦斌之手。他认为,这样做会让他们的咖啡馆更具有校园气息。在新开的第3家分店里,他们专门开辟了一个展柜,陈列着上百册精品书籍供人免费阅读,还有可爱的维尼熊和茂盛的植物可供观赏。

  郑琦斌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现在咖啡馆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全职,都是90后,对咖啡的热爱以及对梦想的渴望而使他们聚集在一起。有时候,郑琦斌他们公司还会送员工到外面参加培训,学习咖啡方面的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

  虽然郑琦斌从大二就开始创业,可是他却没有因此而荒废学业,在大学期间他还拿过奖学金。“除了挂科,大学我什么事情都经历过了。”郑琦斌开玩笑地说道。在他看来,看书和实践,都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他看书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就是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其中,身临其境去感受书中所描述的内容,从中吸取知识。他还会边看书边做笔记,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提高学习的效率。


   郑琦斌的父母都是政府职员,一开始并不赞成他创业,希望他能找一份相对安逸稳定的工作。然而,他却用行动来证明了自己的决心。有一次,父亲跟他说:“既然已经决定了就好好干,专心做好这件事,失败了也不要紧,不专注、不努力才是最大的失败。”

  郑琦斌直言,希望在未来能够在中国高校推广他们的咖啡连锁店,打造专属于校园的咖啡文化,成为中国高校咖啡连锁第一品牌。他们还打算把自己的故事拍成微电影,与大家一起分享,传递一种正能量,鼓励大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郑琦斌坦言:“有梦想就要勇敢去追,不然梦想就仅仅是一个梦。只要用心和坚持,梦想就不会停留在20岁。”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