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利:咖啡世家看中国基因决定,中国人对苦味敏感且容忍度低,加上中国传统饮食的强大力量,意大利咖啡如何在华立足? 咖啡来到茶故乡 财新记者:中国的茶文化根深蒂固,咖啡能否成为流行的饮料? 意利:咖啡不会和茶竞争,更不会取代茶,只是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这是全球化有趣的地方——东方消费更多西方的产品,西方也尝试更多东方的东西。这种交融一般是从外部开始:首先是建筑风格的互相引用;然后是社会层面的信号,例如着装方式;最后是吃喝,因为吃喝之道,更加私密,人们也会在更多抗拒之后,才愿意尝试新的选择。 财新记者:中国本土饮食文化发达,是否这种抗拒也更强烈? 意利:这种抗拒一部分是文化原因,一部分是来自于基因。 文化方面,与个人的成长关系很大:你从小吃什么,慢慢就形成习惯。基因方面,不同人群对某种极端味道的容忍度不同,例如苦味。例如,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一些人群,我们称之为超级品味者(super taster),对苦味特别敏感,有较低的容忍度。所以,大部分在中国被消费的咖啡都是和奶一起,奶能遮盖咖啡中苦味,加强其中的香味。 所以我们得更多了解每个不同的市场。意利也因此建立了咖啡大学,在上海有分校,培养咖啡专家。 财新记者:意利的全球种植很有名,是否在中国也有种植基地? 意利:咖啡的另一端是种植。我们在云南有种植基地,在出普洱茶的思茅,当地类似于合作社的机构种植咖啡,卖给我们。 意利专门请我们的朋友,世界最好的人文摄影师之一,巴西人萨尔戈多(Sebastiao Salgado),2012年在中国云南拍摄。他为我们拍摄过各种咖啡园和豆农,从巴西、危地马拉到埃塞俄比亚,现在是中国。这些作品太美了。 杯中世界 财新记者:既然中国市场有这些特点,意利的产品是否会为中国市场调整产品? 意利:我们的产品不会变。咖啡豆种植,烘培程序、咖啡制作程序这些不会变。意利永远只有一种拼配(blend)。 有变化的是我们的配方,会微调来适应中国市场,例如在制作的时候加更多的奶。用什么样的糖,用什么样的奶,各用多少,每一杯咖啡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目标是带来纯正的意大利咖啡感受。 财新记者:只用一种拼配,味道是否不够丰富? 意利:咖啡是味道最丰富的饮食产品。和红酒一样,一杯咖啡里面能有1000多种味道。茶或者其他的饮料远远没有这么多。 我是一名化学家。我的祖父是一个发明家,是他发明了我们今天常见的高压意式特浓咖啡(espresso)。当水温太高,咖啡就容易发苦。我的祖父发现了咖啡油脂(cream of coffee)的秘密:用高压把90度左右的水打进咖啡粉的时候,就出现了咖啡油脂,里面有丰富的味道。要知道,香味不存在水里,而是咖啡油脂里面。水与油并不融合,但高压之下,水和风味油脂充分混合,香味四溢,苦味也大大减少。这是咖啡,也是快乐的秘方。 我们一直保持创新。几年前我们发明了第三代特浓咖啡。 财新记者:三代人做咖啡,咖啡对你而言,代表什么? 意利:咖啡是充满感情的,是一个基于社会的,很感官的享受。你的感受首先自于社会层面:去到这个咖啡馆,感受这个地方从建筑到装饰的美妙,和爱的人分享。在感官层面,有味蕾的丰富感受,有味道的识别,感受香醇的咖啡油脂。 我们还在此基础上增加视觉维度,因为眼睛是通向感情最强大的力量。意利有咖啡杯描绘项目,也包括中国的画家,来画中国的意利咖啡杯,意利收藏。 意利收藏是全世界最大的艺术典藏项目。七十多位世界顶尖艺术家曾经描绘过意利咖啡典藏杯。我们也引入很多新艺术家。最新近的意利咖啡艺术家是中国的刘韡。 世博会将在意大利米兰举办,其中有一个咖啡展馆。国际咖啡组织(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指定意利来装饰这个咖啡展馆.这给我们机会,来掀开历史上最大的咖啡盛会。 财新记者:金融危机之下,不少中国投资人看重欧洲的企业,包括家族企业。意利会考虑中国投资人吗? 意利:差不多天天都有中国投资者带着各种合作计划来找我。意利是家族企业,我们会继续如此,否则,我们怎样做出长期的规划,我们怎样支持从视觉到试验这些疯狂的项目,这些都着眼长期价值的,很难得到外部投资者的支持。因此,我们会一直保持家族企业的身份。 记者点评:据Euromonitor的报告,中国咖啡市场近年每年有10%以上的增长,而快速城市化的趋势无疑是利好消息,无论是对与咖啡馆文化结合的现场消费(on-trade)还是非现场消费(off-trade),这种略带苦味的饮料都将逐渐在中国铺开,也会从低端速溶咖啡过渡到高端咖啡消费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