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咖啡专栏 >>咖友生活八卦 >> 瑞典小村“共产主义”氛围浓 咖啡馆轮流经营
详细内容

瑞典小村“共产主义”氛围浓 咖啡馆轮流经营


咖啡馆是村里人们最喜欢聚集的场所之一 刘仲华摄

  【环球时报驻瑞典特派记者 李玫忆 刘仲华】丝湖村,瑞典北部韦斯特努兰德省一个普通村庄,这里浓浓的互助共享氛围和高度和谐的生活构筑了现实中的“共产主义村”: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村办银行,吸引着落户他乡的游子开户存款;一间充满乡土气息的咖啡馆,居民们每周轮流经营,收入统一放到村财政;一座古老的木屋博物馆,收纳展示着村人捐赠的旧物件,向来客述说宁静小村庄的历史。这个小村庄仿佛北欧高福利社会的一个细胞,折射着互助共享的理念。

  村办银行有捐赠传统

  和其他小城镇一样,这里的年轻人也喜欢到首都斯德哥尔摩等大城市谋求发展,但不同的是他们很多人都把在外面赚的钱存到村办银行。现在常住人口只有400多的丝湖村,银行里的活跃账户却有2000多,一部分属于那些在外发展的丝湖村人。伍尔夫出生在丝湖村,后来上大学离开家乡,长住斯德哥尔摩。但他每年都要回600多公里外的家乡好几次,除了那里有他的夏季别墅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钱都存在丝湖村办银行里。曾经称他是“古董”的外乡妻子在他的影响下,也把钱存在了这家村办银行里。

  尤纳斯·索德林德是伍尔夫的舅舅,曾多年担任丝湖村银行董事长。1899年他的祖父成立了这家银行,成立时的宗旨是贷款给那些诚实的需要钱的农民。银行的第一笔启动资金2000瑞典克朗,是由当地一个富人赞助的,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资产。捐赠善款由此成了这家小银行储户的传统。银行相当长一段时间都由索德林德家族里的人掌管,但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出名了或者富有了,都会或多或少给银行一些捐赠。瑞典上个世纪60年代最著名的滑雪运动员迈勒塔就把自己的奖牌捐给了家乡的银行。

  尤纳斯说,村办银行投资以稳健为原则,运营成本低。近半投资用来购买瑞典国债,不会有大的投资亏空,可以给储户较高利息,良性循环,吸引更多存款。现在该银行的定期存款年利率为2.25%,而瑞典大银行的存款利率约为1%。

  伍尔夫把钱存在这里就是因为信任。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爆发席卷全国的金融危机,各大银行纷纷亏损,倒闭,只有丝湖村银行保持稳定,因为本地化银行更了解当地市场和需求,让客户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增添了他们的信赖。丝湖村银行也因为良好的业绩,曾被瑞典媒体大幅报道。

  村史博物馆大家办

  如果说村银行还有一些商业气息的话,村史博物馆则是地地道道的“共产主义”财产。在丝湖村南部有一片最早的村落遗址,有老教堂、老风车磨坊,还有一栋保存良好的300多平方米的木制祖屋,村史博物馆就设在祖屋里。博物馆里陈列着古旧的日常生活用品,大到床铺、炊具、纺车、服装、古乐器,小到眼镜、玩具、羽毛笔等应有尽有,展示了六七百年前丝湖村居民的生活状态。其中有一件外表看上去和现在的上下铺差不多的木质床,在村史博物馆副馆长让·伍尔夫·约恩松的一系列抽拉推转动作之后,像变戏法一样,转眼间就成了可睡大小共10人的床位。这些神奇的东西在小小博物馆里随处可见,它们都来自村里各家的捐赠。直到现在,还有人不断把家里的一些古旧物件送来,约恩松会定期带着一些人把它们整理、陈列出来。有人来参观,只要给约恩松打个电话,他就会过来把门打开。这里也是村里人们最喜欢聚集的场所之一。

  咖啡馆轮流经营

  博物馆隔壁的咖啡馆总是“生意兴隆”。咖啡馆也属于公共财产,由各家轮流经营,每个人既是主人,也是客人。轮值的村民自备咖啡和自己烘烤的茶点售卖,其他的人没事都会来捧场,一杯咖啡20克朗,一块蛋糕15克朗,所得收益全部入账村公共基金。很像是大家都把左兜里的钱拿出来放到盘子里转一圈后再放回右兜,但这份兜转中却溢满了和谐,在浓浓的历史氛围中品着现代感十足的咖啡,你会领悟到丝湖村的独特魅力。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技术支持: 酷德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