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中产,喝咖啡不如谈时事关于什么是中产阶级,香港最近有个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实力是界定中产的最重要指标,而生活品位在所有11项条件中,排在倒数第二位。此前有香港高官曾以生活方式来定义中产,认为常看法国电影、常喝咖啡就算中产。 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中产阶级的定义和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明晰中产定义,也为政府掌握社会阶层数量及具体施政提供依据。教育背景、职业经历当然都重要,但更为统一的看法是,要想成为中产阶级,必须拥有一定的资产和物业。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香港民间智库智经研究中心这次民调显示,市民界定中产条件的重要性排序中,前三位都是和钱有关,这也是在高楼价困扰下,港人本能作出的选择。其实在收入问题上,港人和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确实差不多。但在付出和收入的性价比上,香港中产则远不如人。一个美国的中产阶级,通常拥有一套郊外的房子,有三两个孩子,每年可以有两三周外出旅游的假期。但这些福利,与绝大多数港人无关。梁振英曾说,港人只要有个50平方米的公寓,就能算中产了。郊区二套房?只能靠做梦了。越来越多的香港年轻人选择不要孩子,或者尽可能推迟结婚生子,原因无他,既无力生也无力养。有人说,香港的中产阶层更像是中层收入者,和国际公认的中产阶级并不是一回事。我深以为然。 年初,月薪37万港元的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声称自己是中产,舆论一片哗然。吊诡的是,尽管他随后“诱导”市民“多喝咖啡能成中产”,而此次民调显示,市民偏偏认为,多关心时事比喝咖啡更像中产。这也可以认为是香港中产阶级不太那么乐意再做“肉鸡”。富豪们虽然纳税多,但常常会在产业政策方面受到别样照顾。穷苦阶层,因其收入太低,也可进入政府视野,常可获得各种社会援助。只有中产阶层,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样样都只能靠自己打拼。虽然大多数时候香港中产们都理性而忙碌,不关心时事,当时事经常来关心他们的时候,这些人也只能强打起精神关心起时事来。这一次调查结果中,“关心社会时事”高居前五,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香港中产们在权利意识方面的觉醒。 虽然香港中产们关心社会时事,但不代表他们热衷于社会事务或政治。调查中,“参与政治”这一项被公认为最不重要。香港中产阶层,多为理性务实平和的专业人士,不容易被社会情绪左右或受媒体鼓动,直接参与社会议题对他们来说时间成本太高。然而,正因为香港中产阶层身上的这些特质,务实、理性、有独立思考能力,香港才有更可预见的未来。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