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时隔70年后再次飘香虹口提篮桥,这家位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内的大西洋咖啡馆“老店新开”,又唤起了人们对上海一段“二战往事”的回忆。
老房改造惊现“奇特文字”
2008年6月,位于提篮桥地区的海门路正在开展改造工程。当工人对海门路127号的金属店招进行拆除时,突然发现金属店招掩盖之下,居然有一串奇特文字。这串奇特文字虽然经受了岁月侵蚀,变得有些斑驳,但依然看得出优美的字体和曾经的彩绘。而随着拆除工作的推进,海门路127号的附近和长阳路100号的两个店招在拆除后,也发现了奇特文字。
“拆老房店招连续拆出奇特文字”的消息不禁而走,这引起了区文化局工作人员的兴趣,经区文化局、区外办有关专家现场勘察,这才认定这串文字是德文,含义分别是“大西洋咖啡馆”“霍恩小吃店”和“香肠男高音三明治店”,应该是商店店招,估计设立时间在1940年左右。
店招见证“小维也纳”繁荣
中国的老式居民区里缘何出现德文店招?这不得不从二战时期的一段往事说起。
二战时期,为躲避德国纳粹的迫害和屠杀,约2万名欧洲犹太难民漂洋过海来到了上海,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就生活在提篮桥地区。当时,虽然中国人自己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他们仍然为犹太难民提供了各种方式的援助。据当年的犹太难民们回忆,那时,有的中国人以低价把房子租给他们,有的中国人在他们饥饿时分给他们食物,有的中国人帮助他们料理生活……不少犹太人因此与中国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中国人的无私帮助,让上海这座东方城市成了犹太人的“诺亚方舟”。犹太人很快融入了上海,在虹口提篮桥一带开办了许多咖啡馆、餐馆、酒吧和面包房等商店,其中以舟山路为中心的街区到处是德文店招和奥式露天咖啡馆,街市因此繁荣,被称为“小维也纳”。
因此,在海门路、长阳路上发现的这三块店招正是对这段历史的见证。
重开“大西洋咖啡馆”
为了保存这一珍贵的历史遗存,区外办将这三块德文店招连同房梁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将其移送到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经过专家的多次研讨,最终,区外办选择了“在使用中保护”的办法,决定老店新开在陈列保护这些历史遗存的时候,用老店招重开大西洋咖啡馆,再现当年“小维也纳”的风采。目前,该咖啡馆仅对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参观者开放。
据了解,虽然这三家商店店招重见天日,但是它们的主人、开店时间等信息却一直无从查获。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向社会征求相关线索,希望有心人一起来补全这段历史。
免责声明:杭州酷德教育官网转载上述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可操作性或可用性承担任何责任,仅供读者参阅!